新浪财经

买理财产品勿陷两误区 预期收益未必都能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12:02 今日早报

  最近股市上下震荡,不少股民开始寻觅资金“避风港”。记者发现,近期杭州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固定收益率或承诺保本浮动收益率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不过,购买理财产品跟炒股票、买基金一样同样讲究技巧,尤其别陷入两大误区。 

  投资期限最好在1年左右

  从5月份开始,建行、兴业、中信、光大等银行均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定向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其中有不少产品将收益与海外资本市场挂钩。业内人士分析,境外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现在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如工行推出以人民币直接投资港股的QDII新品“东方之珠”,与去年首款债券型QDII的销售截然不同,该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此外,还有将资金用于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打新股”产品,由于收益较高、风险较低,销售同样走俏。如,招行推出了“金葵花”新股申购7期,该产品投资的人民币资金信托计划,采取了网上、网下同时申购新股的申购模式,年收益率有望达到4%至16%;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聚财宝”腾越计划2007年2号新股申购

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6%-15%(上不封顶)。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个金部总经理郭剑提醒市民,虽然信托理财及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较为固定,但央行再度加息的预期仍然存在,如果你选择的产品是跟利率直接挂钩的,期限选择应控制在一年以内。郭剑介绍,目前杭州市场上销售的理财产品以一年期限左右为多,如该行的专银项理财产品2007年第五期,期限就为6个月。另外,还有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好运套餐”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期限为一年。

  买理财产品勿陷两误区

  一般市民在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关注的是它的收益率。在分析各种理财产品时,尤其要注意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有的理财产品宣传其预期收益率为9%,而另一种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7%,事实上前一种产品采用的是18个月的到期收益率,若把它换算成年收益率,仅为9%×12/18=6%,并不比后一种产品高。

  另外,投资者千万别陷入两大误区:一是认为“预期收益”都能实现。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所以实际实现的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的,很多时候,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符。二是“预期收益”越高越好。银行推出的“打新股”等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有一个收益区间,比如4%-15%,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便直接说“最高收益15%”,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其实这种高收益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如果产品的运作水平得不到保证,那么“最高收益”就成了空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9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